上次去旅游我兩三天都解不出大便,最后解出像羊糞疙瘩一樣的干便,難受,太影響玩的心情了!” “十一”小長假即將來臨,“旅行性便秘”再次成為很多人暢游路上的“絆腳石”。
我們跟胃腸的相處也需要平衡,你如果“規規矩矩”的,它也會摸索出一個節律來,知道你幾點鐘開始進食,胃腸道就準備工作了。但是一旦節律被打破,胃腸道也會跟著變化甚至紊亂,旅行中出現的便秘往往就是這樣發生的。
這些因素打亂了胃腸道工作節律
旅行途中出現便秘可能有很多的因素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飲食習慣、飲食種類的改變:到外地出游常常就是奔著當地的美食去的,這些外地飲食往往也和平常進食的食物種類有區別,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居多,膳食纖維含量不多,胃腸道短時間很難適應。飲水的減少:路途和游玩過程中,可能自覺不自覺忘了喝水,飲水量減少,糞便中的水分減少,也容易便秘。節奏的變化:出行中往往會有不可預料的情況發生,導致無法在有便意的時候及時排便。久坐:長時間乘坐各類交通工具,身體活動減少,也是引起便秘的因素。憋大便:去到一個新的地方,由于不熟悉不能及時找到衛生間,或者衛生條件不佳等因素,有的人就會有意憋住大便。而大便在腸道里待的時間一長,水分被吸收,大便干結就出現了便秘。情緒緊張焦慮: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密切聯系,兩者之間通過腸-腦軸存在著相互作用關系。當身處緊張或壓力時,神經系統會向消化系統傳遞這種緊張狀態,腸道通過感受器感受到后影響消化系統的蠕動,導致腸道蠕動減慢而引發便秘。
要想“暢”游 你得這么做
要盡情享受愉快的旅程,避免被便秘困擾,建議可以試試這么做:
途中提醒自己多飲水,吃東西的時候,刻意的多攝入一些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;
長時間乘坐高鐵、飛機時,找機會適當走動一下;
條件允許的前提下,盡量不要憋便;
如廁的時間不要太長,最好控制在10分鐘以內;
保證睡眠充足,提前安排行程。
“有些人吃完東西就想解大便,這是胃結腸反射的作用。當食物從胃進入腸道時,會導致胃和腸道交接處的肌肉被牽拉,胃-結腸反射被激活,就會有想要排便的沖動。這種反射常發生于早餐后,因此建議出行時可以在早餐后試著排便,時間也相對從容一些?!卑茬蔡嵝?,腸道有容量感受器,攝入東西過少,到達結腸的東西不多,就刺激不了腸道排便,因此吃的太少也會引起便秘。
有備無患 這些藥別忘帶
建議出行時可以準備一些相對安全的藥物,以備不時之需。
乳果糖和聚乙二醇都屬于滲透性瀉藥,安全性較高,這類藥物在腸道內形成高滲狀態,保持甚至增加腸道水分,使糞便體積增加,刺激腸道蠕動,促進排便。偶爾用開塞露刺激一下腸道排便也是可以的,但不建議長期用。
除了便秘,腹脹、噯氣、反酸、腹瀉也是出行當中常遇到的消化系統問題,可以備一些常用藥,如消化酶、奧美拉唑、蒙脫石散等。
對于普通人群而言,便秘會降低生活質量,影響出行的愉快體驗。而對于有基礎疾病的人群,便秘可能誘發嚴重并發癥,要引起高度重視,必要時請到醫院就醫。
內容來源網絡(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公眾號) 僅做科普版權爭議請聯系刪除